作者:包俊敏

单位:第二医院血管外科

随着血管腔内介入技术的发展,腔内治疗已成为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rteriosclerosisobliterans,ASO)治疗的首选。ASO的病变有超过50%集中于股腘动脉,而股腘动脉是人体最长的动脉,因大腿肌肉发达和运动受力,股腘动脉承受着拉伸、扭曲、压缩等复杂的力学作用,再加上股腘动脉是平滑肌肌层发达的“肌性动脉”,较其他动脉有更强的平滑肌细胞增生能力,使得股腘动脉腔内治疗后再狭窄、再闭塞率也相对较高。影响下肢动脉腔内治疗效果的因素有很多,其中腔内治疗方法的正确选择是提高下肢动脉尤其是股腘动脉疗效的关键之一。随着腔内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下肢动脉腔内治疗的理念也相应发生变化。

1.下肢动脉腔内治疗的新理念

切割球囊

药物球囊

在血管腔内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我们已经拥有普通球囊扩张(plainoldballoonangioplasty,POBA)、金属裸支架(baremetalstent,BMS)植入、特殊球囊扩张(如切割球囊、双导丝球囊等)、导管溶栓术(catheterdirectedthrombolysis,CDT)、斑块切除术、经皮机械切栓术(percutaneousmechanicalthrombectomy,PMT)、覆膜支架、药物涂层球囊(drugcoatedballoon,DCB)、血管仿生支架等诸多治疗手段。笔者认为,从中选择合适治疗方式的最重要原则是要按照病变的形态和性质来选择。所谓病变的形态,一是指病变属于狭窄性还是完全闭塞性,二是指病变的长度,TASC对此有明确界定。病变的性质则是指病变是以血栓为主还是斑块为主、斑块的钙化程度如何等。病变的不同形态和性质决定了从开通、血管准备到确定治疗方式的不同。

就血管开通方式而言,狭窄性病变绝大多数都能经真腔开通,慢性完全闭塞性病变(chronictotalocclusion,CTO)则会有较高的内膜下开通率,尤其是15cm的长段病变和钙化较严重的病变。在近十年以POBA加BMS植入为主流治疗方式的时代,经真腔开通和经内膜下开通的通畅率并无显著差异,有些作者报道内膜下成形效果甚至要优于真腔内成形术。但随着斑块切除术、DCB等非支架技术的出现和兴起,对真腔开通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在病变开通的技术上应该更多地采用支持导管加不同性能导丝的精细化操作方式。

血管准备方式同样也应因病变性质而异。单纯狭窄性病变以POBA为主,钙化严重者可以采用特殊球囊、斑块切除等方法。CTO病变则应区分是真性CTO、假性CTO还是血栓性CTO,也就是要区分纤维帽加多发斑块、纤维帽加休眠血管和纤维帽加继发血栓三种病变类型。根据不同的病变类型采用POBA、特殊球囊的球囊扩张方式或采用斑块切除、袪栓治疗等减容方式来进行血管准备。

血管准备后的确定治疗是指在进行球囊扩张或减容治疗后是应用DCB作抗增殖治疗还是需要植入支架。尽管DCB等非支架技术并不能完全取代支架,但以往那种长段、多个支架联接的全程支架植入方式将日趋减少,更多的是采用短段的、补救性的支架植入。

2.常用腔内治疗方法的特点和选择

POBA是腔内治疗最常用的方法,操作简单、费用较低,但不能克服病变的弹性回缩,不能避免血流限制性夹层的形成。镍钛BMS的出现极大地弥补了这一缺陷,Schillinger等年发表在Circulation杂志的文献表明植入BMS的通畅率明显高于单纯POBA。因此,POBA仅适用于病变相对较轻者,现在多用作使用其他治疗手段前的血管准备。

POBA+激光雕刻的传统镍钛BMS是近十年股腘动脉腔内治疗的主要手段。从早期的较高径向支撑力的一代支架,到显著改善柔顺性的二代支架,再到近年推出的所谓低“慢性外向扩张力(chronicoutwardforce,COF)”的三代支架,BMS的不断改进改善了支架性能,降低了支架断裂率,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术后通畅率。但随着腔内治疗的病变长度越来越长,TASCC/D型病变所占比例越来越高,股腘动脉BMS的再狭窄、再闭塞率高的问题也日益受到







































小孩白癜风好不好治
看白癜风最好的医院是哪个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处:网站地址  http://www.towwm.com/kcyyy/10365.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