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稼禾教授:复旦大学(原上海医科大学)教授,民盟成员,医学专家。经过40多年的研究,在全世界首次提出人体隐性血栓学说。戴稼禾教授长期从事心脑血栓病早期预防和抗衰老医学研究,创立了心脑血栓病(中风和心梗)预防新模式和抗栓防衰新理论,即通过隐性血栓预测和隐性血栓预防相结合的方式,不但可以预防急发性心脑血栓病的发生,而且还能达到延缓衰老和益寿延年之目的

导读

“隐性血栓”指在体内血栓尚未形成,或虽血栓形成但尚未导致急性血栓、栓塞疾病发生前,体内血管血液已具备形成血栓和导致心脑血管血栓病发生的能力、程度和倾向的定向指标。

最“沉默”的杀手

无论是哪里的血管堵了,都有着一个共同的“凶手”——血栓。血栓通俗地说就是“血脂块”,它像塞子一样堵塞了身体各部位血管的通道,导致相关脏器没有血液供应,甚至造成突然死亡。

▲血栓在脑部血管,产生就导致脑梗。

▲血栓在冠状动脉,产生就形成心梗。

▲血栓堵塞到肺部,就是“肺栓塞”。

“隐性血栓”是血栓的前体物质,“隐性血栓”病变状态的存在和发展,也是导致脑梗、心梗突然发生的最直接的危险因素。

与血栓有关的疾病,像心肌梗死、脑梗塞、下肢血管病等,都是血栓对人体造成的严重伤害。

最令人震惊的是,99%的血栓是没有任何症状及感觉的,医院心脑血管专科做常规检查,血脂、血压、心电图等一切指标正常,却在人们不知不觉或自以为心脑血管没问题的情况下突然发生。

99%的血栓没有任何征兆血栓性疾病包括动脉血栓和静脉血栓,动脉血栓相对更常见一些,但静脉血栓曾经被认为是少见病,一直未能引起足够的重视。01动脉血栓:心梗、脑梗的根源我们最熟悉的心梗、脑梗的根源就是动脉血栓。目前国民心血管病中,出血性卒中有所下降,然而冠心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仍在持续快速上升,其中,最明显的就是心肌梗死。而脑梗和心梗一样,以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高死亡率而臭名昭著。02静脉血栓:“隐形杀手”,无症状中国工程院院士、江苏省血液研究所所长阮长耿教授指出:“血栓是全球前三位的致死性心血管疾病——心肌梗死、脑卒中和静脉血栓栓塞症的共同发病机制。前两者的严重程度已被公众广泛了解,虽然静脉血栓栓塞症位列第三大心血管杀手,但遗憾的是公众知晓率却很低。”

静脉血栓被称为“隐形杀手”,最可怕之处就在于绝大部分的静脉血栓没有任何症状。

静脉血栓形成有三大主要因素,血流缓慢、静脉壁损伤、血液高凝状态。静脉曲张的患者、高血糖高血压血脂异常的患者、感染的患者、长期久坐久站的人、孕妇等都是静脉血栓的高危人群。

发生静脉血栓后,轻者静脉出现发红、肿胀、发硬、结节、痉挛性疼痛等症状。

严重者发展为深静脉炎,患肢皮肤出现褐色红斑,继而紫暗红肿、溃烂、肌肉萎缩坏死,周身发热,患肢剧烈疼痛,最后可能面临截肢。

另外如果血栓游走到肺,堵塞肺动脉而成肺栓塞,会危及生命。

“隐性血栓”是怎样形成的呢?

血管壁是血栓早期形成的“落脚点”或“温床”,所以,不管体内是否已有血栓形成,只要发生动脉硬化,体内已经俱备促血栓形成的基本条件,并且把动脉硬化看作是促血栓形成的第一危险因子。

动脉硬化斑块的形成主要是因为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等代谢废物沉积在血管壁上,使血管腔变窄。

如果,血管内膜有伤,加上血液黏稠度偏高,血流变慢,血浆纤维蛋白元的浓度增高,并在异常的血小板参与聚集的条件下,能促使红细胞大量聚集,进而导致“隐性血栓”的形成。

隐性血栓是血管里的“定时炸弹”

心脑血管血栓病是危害中老年健康长寿的大敌。世界卫生组织对美国等20多个国家65岁以上老人的死因调查结果表明,死于心脑血管疾病的人数占总死亡人数的70%以上。在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群中,每年死于中风和心梗疾病的人数已超过万,占总死亡人数的55%以上。

预防心脑血管血栓病的关键在于清除隐性血栓。处于隐性血栓状态的人群,通常可以表现出头痛、头昏、胸闷、手脚发麻等症状,但更多的人的症状轻微或毫无感觉,医院做常规检查,包括血脂、血黏、血压、心电图、CT等一切正常,这使许多人产生麻痹轻敌思想。

所以“隐性血栓”是潜伏在中老年人体内最危险的“隐形杀手”,也是血管里的“定时炸弹”。

?危害1:“隐性血栓”会导致血液出现高凝聚状态,易使血管中的某些物质(不溶性纤维蛋白、甘油三酯、胆固醇等)等不断聚集。使血液流速减慢,引发血液循环障碍。

?危害2:“隐性血栓”引发的高凝聚状态未能得到有效控制,会使高凝聚状态不断加剧,聚集物不断积累。有可能形成不同种类的血栓,引发心肌梗死、脑梗塞等疾病。

?危害3:“隐性血栓”导致血栓产生后,血栓有时会脱落形成栓子,随着血液发生移位,当移动到血管较窄的位置,会迅速导致血管管腔完全闭塞,引发心肌梗死等疾病。

中老年人要这样自救

医学研究表明,在心脑血管血栓病发病前,血栓的形成经历漫长的极其复杂的由量变到质变的物化演变过程。因此,中老年人要想要预防“隐形血栓”,及时预知患病风险,早发现、早预防、早治疗是关键。

1、定期检查。对于四十岁以上的中老年人来说在体检报告中,或多或少会出现“动脉粥样硬化或斑块形成”的字眼。不必感到惊慌,具体由医生来考量判断是否严重。建议超过50岁男性、绝经后的女性、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吸烟、肥胖等人群,每年查一次心脏彩超和颈动脉超声,能发现斑块大小,是否稳定。最好能提前做动脉硬化的健康管理,通过预测评估查找导致动脉斑块形成的原因(危险因素),在专业医生的干预指导下控制斑块发展速度,降低心脑血疾病的风险。

2、改善你的生活方式。无论你的斑块是早期,还是斑块堵塞较严重。

少吃盐,每人每日不超6克。

少吃高油脂高胆固醇食物,如动物内脏、肥肉、人造奶油。

多吃一些水果蔬菜,如黑木耳、洋葱、鱼类、绿茶、荞麦、玉米、海带等对血管有益的食物。

坚持运动,每周至少有分钟的运动时间,每次不少于30分钟。快走、骑车、游泳、广场舞都是不错的选择。

3、配合治疗。对于颈动脉出现狭窄或斑块,医生会根据个人症状以及狭窄的程度,推荐采用药物或是手术治疗。如果已经患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冠心病等,均应遵医嘱正规治疗。服药应坚持。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处:网站地址  http://www.towwm.com/kcyzl/15286.html
当前时间: